
在墨爾本南亞拉(South Yarra)比拉朗河(亞拉河)岸邊,一場結合地貌、光線與人性尺度的住宅設計正在悄然展開。
由建築事務所 Carr 操刀、Cbus Property 與 Sterling Global 開發的 Como 集合式住宅,不僅是一個建案,更是一首與自然共舞的建築詩。它不是一棟龐大的公寓大樓,而是由 八棟三層建築所組成的集合式住宅群,順著地形蜿蜒排列,與河岸、陽光與城市的互動中,慢慢說著屬於這片土地的故事。
Como 的基地落差達 26 公尺,這樣的地形條件對建築師來說是一大挑戰,也是一場機會。
Carr 選擇順勢而為,將建築群分散布置,沿著地勢輕微偏移與旋轉,讓每一戶住宅都能最大化視野、日照與通風,同時維持彼此之間的私密性。
公共空間的安排同樣用心。樓梯與蜿蜒小徑貫穿整個社區,串連起八棟建築與其之間的庭院與巷道,不僅促進居民之間的互動,也讓人們能與自然更親密地接觸。
Como 的設計語彙深受周邊社區歷史影響——20 世紀初的公寓建築多以樓梯巧妙地處理落差,讓體量大的建築呈現出步行尺度的親切感。
Carr 延續這樣的城市文脈,設計出一系列人性化尺度的集合式住宅。中段的垂直樓梯結合景觀綠意,不僅尊重了下坡地形,也讓整體社區對行人更友善、更具趣味性。
Como 採用了大量原生質材,強調一種「內在平靜感」的空間體驗:
在住宅內部,這套材質調色盤為住戶提供了個性化空間的質感基底。隨著自然光線變化,光影在牆面與地坪之間交錯移動,讓空間彷彿一座被雕刻過的現代洞穴。
每兩棟建築之間都有綠意盎然的巷弄或庭院,這些空間不只是動線,更是讓居民能坐下來聊天、孩子能跑跳玩耍的社交舞台。
低樓層順著河岸正交排列,二樓以上則略微轉角,讓每戶不但享有開闊視野,也避開彼此的視線干擾,達到「開放中保有隱私」的設計平衡。
全案的地景設計採用在地物種與永續栽植方式,不僅美觀,更保有生態多樣性,對當地自然環境友善。
集合式設計能更貼合地形,減少視覺壓迫,同時促進社區感與個人隱私,是高端住宅區常見做法。
設計已透過樓梯與緩坡路徑整合,兼顧使用便利與建築表情,對喜歡散步的人來說反而是一大享受。
如夯土與噴砂混凝土具備高度耐久性,且在設計上已考量氣候與使用習慣,實用性與美觀兼具。
正因設計精準,公共空間多位於建築之間的間隙區塊,遠離主要住戶窗邊,同時受風與陽光庇護,反而提升居住品質。
適合喜歡自然、重視隱私與社區互動、偏好現代美學但討厭制式建案的中高端買家與自住客。
Como 集合式住宅不只是對建築結構的重新思考,更是對人與自然關係的一次深度回應。
Carr 透過設計說了一個安靜卻充滿層次的故事:你不是住進了一棟樓,而是住進了一個與陽光、河流與風景共處的節奏裡。
如果你嚮往的不只是「住」,而是與生活建立更深層連結,那麼 Como 就是一種值得想像的生活方式。
#澳洲集合式住宅設計 #Carr 建築事務所 #比拉朗河岸建案 #地形順應建築案例 #現代夯土建築 #南亞拉住宅規劃 #河景住宅規劃靈感 #自然建材空間美學 #社區型高端住宅 #公共空間與社區互動設計
#澳洲集合式住宅案例分析 #比拉朗河岸景觀型住宅設計 #如何打造私密性與社區感兼具的住宅 #使用夯土材質的現代建築優缺點 #高低落差基地的空間規劃策略
(版權聲明:本站所有文章除投稿授權發布外,其他文字內容均為原創,享有著作權保護,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(包括且不限於:媒體、網站等)。所有項目照片/設計圖形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本站部分內容源自網路公開資源或使用者分享,若侵犯了原作者的合法權益,可聯絡我們處理。)
分享您的設計,訴說您的創意
免費預約諮詢